新光證券3016嘉晶高殖利率股票推薦ptt證券開戶平台

 

系統自動摘錄國內外經濟新聞,其新聞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新聞01

李秀利|盤跌測防線 短打為宜 工商時報 證券組 2022.09.03 台股短多突破季線後,即呈量縮盤跌走勢,除短多停利外,季線上買盤遲遲未能轉向大型股,仍以中小型股擔綱的短打格局。圖/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兆豐國際投顧董事長李秀利 盤勢觀察: 台股短多突破季線後,即呈量縮盤跌走勢,除短多停利外,季線上買盤遲遲未能轉向大型股,仍以中小型股擔綱的短打格局,因而形成季線假突破,且於季線失守後,形成反彈未再過高,壓回破低的修正走勢。 周K連二黑,未能突破前波支撐轉壓力線15,616點即反轉向下,周KD於50附近,若未帶量殺低則暫以箱型區間看待。周五指數開低走低,尾盤跌幅擴大,除生技、紡織、營建類股逆勢外,運輸、半導體、塑化跌幅較重。 櫃買市場在內資積極且中小型股相對強勢支撐下,突破季線後再成功帶量跨越半年線,目前仍守穩於均線上,化工、生技與光電、通訊領漲,周K收十字線,除停利賣壓外,亦接近6月時200點之上解套賣壓,若美股反轉走弱的跌勢未止,中小型股高檔承壓,操作上宜短不宜長。 總體經濟與產業趨勢: 因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將加速升息抑通膨,衝擊經濟成長,且降息時程延後,7月以來領漲的科技股在8月下旬出現反轉。若美國9月13日公布CPI持續緩降,通膨有受控跡象,儘管9月22日FOMC會議仍恐升息3碼,但可望預期11、12月會議均以1碼為主,全年升息幅度14碼仍屬中性,且符合鮑爾於全球央行年會所預告的「略低於4%」。 投資市場多空變數除Fed利率動向外,就業部分目前職缺數雖高且就業動能強勁,但企業未來因應需求下滑而減少雇員且平均時薪衝高不易,將影響未來可支配所得及消費信心。再者,由於企業庫存調整前景不明、全球貿易增長動能減弱,衝擊未來企業獲利前景,特別是前波帶領那指及費半領漲的大型科技股。 加權指數回測低檔支撐時,留意大型權值股與美科技股連動,中小型股則聚焦籌碼與資金動向。9月關注美國就業與CPI、Fed與ECB升息、華為與蘋果新機發表、日本邊境鬆綁及9月減資、除息股。 投資策略: 台股自低點13,928反彈以來,二個重要防線14,200國安基金護盤、14,500美國議長訪台、中國軍演時回測月線的重要防守,雖然8月主要指數大多呈現先上後下,尤其在全球央行年會鮑爾談話,道瓊單日重挫千點,日K形成年線假突破,季線真破低的倒V型反轉,台股日K盤跌走勢,留意指數壓回測試二道重要防線。 基於外資持續賣超,避開外資提款機的賣超股,除少數強恒強逆勢續創高的生技、低軌衛星、車用二極體籌碼股外,中小型股相對強勢的指標或以快打模式於月線附近上下震盪,或有跌深反彈股在浮額減輕之際,有短暫表現,操作建議尋找均線整理後轉折向上並以短打為主。 延伸閱讀 李秀利|挑戰半年線,需大型權值股+量增 李秀利|利空測支撐 關注下周美國CPI數據 李秀利|指數守穩月線 緩步盤堅格局 李秀利蘋果台股Fed華為中小型股美國就業減資股

新聞02

外資期現貨 同步減碼 工商時報 李娟萍 2022.08.19 外資賣期貨賣現貨,整體籌碼面保守看待。圖/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 美國科技股拉回,台股18日以下跌80點跳空開出,晶圓雙雄等大型電子權值股賣壓湧現,買盤進駐生技醫療及鋼鐵等非電子股,終場指數跌幅收斂,下跌68.69點,以15,396.76點作收,回測季線。 台指期18日終場下跌64點至15,315點。現貨部分,三大法人賣超77.02億元;台指期淨部位方面,三大法人淨多單減少1,683口至2,167口,其中,外資多單減碼且空單加碼,淨多單減少1,575口至8,647口;十大交易人中的特定法人全月份台指期淨多單減少564口至4,753口。 永豐期貨指出,盤面上,晶圓雙雄、鴻海、日月光等電子權值股賣壓湧現,跌幅約0.4%~1.3%,近期較強勢的金融股也同步拉回,尤以上海商銀重挫3.98%,跌勢為最重,京城銀、中信金跌幅都在1%以上。 所幸生技醫療及鋼鐵等非權值股人氣仍在,海光、威致、大成鋼走勢強勁,智擎連四日收紅,強漲逾8%。 整體來看,台股日K收長下影線黑K,顯示買盤力道不弱,目前季線仍呈現下彎,預期短線呈高檔震盪格局,可能性較大。 群益期貨指出,美股四大指數回落,18日台股也呈現開低震盪格局,早盤開低後便一路橫盤整理,終場台股以下影線收斂跌勢。目前台股重回季線拉鋸震盪,短線量能仍無法明顯放大下,台股將在季線上下震盪整理。 外資現貨賣超77億元,期貨淨多單縮減至8,647口。自營商選擇權淨部位,以賣買權和買賣權作增量布局。近月選擇權籌碼,賣權OI小於買權OI之差距為4,000餘口,賣權OI增量大於買權。周選方面,買權賣權OI增量相去不遠。 群益期貨指出,外資賣期貨賣現貨,自營商選擇權保守態勢,月、周選呈現保守,整體籌碼面保守看待。技術面上,櫃買指數強於加權指數,目前小型股帶頭無法明顯推動台股上攻,短線台股仍需續作震盪整理。 台股台指期期貨淨多單

新聞03

© Reuters. 撥開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迷霧,看高視醫療(2407.HK)基本面的穩中向好 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電子產品的興起,眼科患病人數持續增長,疊加居民健康意識增強,眼科醫療需求旺盛,並推動眼科醫療市場高速成長。眼科行業也因其高成長、高壁壘的屬性,成為資本市場青睞的一大黃金賽道。眼科又被細分為眼科器械、眼科藥物和眼科服務三個細分行業。其中,高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高視醫療”,02407.HK)為眼科醫療器械領域的一家頭部公司。目前,該公司正處於赴港IPO招股衝刺階段。 高視醫療是一家全面的眼科醫療器械公司,產品涵蓋眼科醫療器械用於診斷、治療或手術的所有七個眼科亞專科。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1年的收入計算,其是中國眼科醫療器械市場最大的本土參與者,是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第四大參與者。 針對高視醫療於港交所網站披露的招股書,市場上關於公司“資不抵債”、“業績虧損”的消息甚囂塵上。然而,業內人士表示,此係市場的誤讀。 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導致市場誤讀,經調整淨利潤逐年增加 和此前港股上市的小米、美團等公司一樣,高視醫療存在由於過往融資發放給投資人的“優先股”公允價值增加而帶來的非經營性虧損。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IFRS),會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歸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負債,後續計量將根據對公司價值的評估,相應地將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計入企業的當期損益。“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非業務虧損。一般來講,融資越多、估值增長越多的公司越會錄得大額優先股價值變動虧損。估值增長快的公司,這個數字可能會非常巨大,而這個數字越大,越能説明這家公司的價值增長快。 由於高視醫療的估值逐年上行,該部分優先股的公允價值不斷增長,導致計入大額虧損。而之所以説此“虧損”並非真正的虧損,因為一方面,參考公司現金流量表數據,可發現該筆虧損從未對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產生過影響,屬於非付現、僅體現於報表層面的“損益”,不涉及公司經營實質;另一方面,待公司上市後,優先股均會轉為普通股,該科目不再對報表產生影響,該虧損也將清零並不再產生。 (數據來源:高視醫療註冊版招股書) 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2021年,高視醫療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為人民幣3.76億元,較2019年及2020年數額大幅增加,這是導致公司當前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排除這一極具干擾性的公允價值變動因素,2019-2021年,高視醫療經調整淨利潤為人民幣1.45億元、1.18億元及1.71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經調整期內淨利潤淨額為9.05億元,較2021年同期上漲88%。 此外,由於優先股在資產負債表內是作為非流動負債項下的科目進行列示的,所以隨着其公允價值的持續上升,該筆負債的金額也是不斷擴大,導致公司出現“資不抵債”的假象。 (數據來源:高視醫療註冊版招股書) 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高視醫療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所對應的負債分別為6.44億元、6.63億元以及16.60億元,導致同期公司分別有淨負債0.70億元、淨資產0.48億元及淨負債6.33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對應的負債為17.85億元,導致公司同期淨負債為6.98億元。若扣除該筆非流動負債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公司將始終處於淨資產狀態,且淨資產持續擴大,足以證明其資本結構具備穩健性。 全面產品組合打造領先市場地位,營收穩步增長自研產品貢獻不斷擴大 從行業角度看,由於眼科醫療器械的研發及製造十分複雜,需要極高的技術,並且涉及包括材料科學、光學、精準設備製造及信息技術設備行業等不同領域的應用,是公認的高技術壁壘行業。因此,大多數眼科醫療器械公司僅專注於部分類型的眼科醫療器械領域,高視醫療正是極少數能夠全面覆蓋眼科所有亞專科的公司。 憑藉全面的產品組合,高視醫療能夠向客户提供最新的全面產品與服務,充分滿足臨牀需求,建立起客户的忠誠度,不斷鞏固其在眼科醫療市場上的市場領先地位,並抵住了疫情之下許多醫院公開招標程序暫停以及手術量下降的壓力,實現了穩健的營收表現。2019-2021年,公司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1.07億元、9.62億元及12.98億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則實現收入5.78億元。 盈利方面,2019-2021三年公司的毛利分別為人民幣4.63億元、4.36億元、6.09億元,和2021年上半年的2.70億元及2022年上半年的2.81億元。此外,公司的毛利率由2019年的41.9%上升至2020年的45.3%、2021年的46.9%,並進一步上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48.7%,公司的盈利能力正穩步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高視醫療的自研實力正不斷增強。該公司在2020年以及2021年完成收購羅蘭及泰靚,進一步拓展了公司在眼科器械產品的覆蓋,為其構建強大的自有產品組合打下基礎。招股書數據顯示,該公司自研產品銷售比重持續增加,來源於自有產品的收入佔比從2019年的1.1%,大幅擴大至2022年上半年的29.5%,顯示高視醫療在內生增長方面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效,有望實現和經銷業務的同步發力,提高中長期盈利能力。 展望未來,隨着中國人口老化及過度用眼的人數不斷上升,中國眼科醫療器械市場預期將由2021年的人民幣163億元上升至2025年的人民幣30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6.8%。高視醫療作為眼科醫療器械行業的先鋒企業,憑藉全面的產品組合,已經在該行業建立了領先的市場地位。公司有望受益於行業的高景氣趨勢,繼續擴大其市場份額,加快成長步伐。

2371大同新手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 3017奇鋐高殖利率股票推薦ptt, 6541泰福-KY台股2023存股推薦ptt

OPEN445RE115EF5EE

 


3005神基2023存股名單 8081致新2023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軟銀(SFTBY.US)拒2489瑞軒高殖利率股票推薦 1609大亞2023存股推薦ptt 2023聯發科台股存股推薦開戶券商ptt

 

arrow
arrow

    e58tjge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